目前分類:心靈上的困擾 (19)
- Aug 04 Mon 2014 21:42
學習走出憂鬱(五):面對傷害
- Jul 31 Thu 2014 08:33
學習走出憂鬱(四):單純的陪伴
- Jul 31 Thu 2014 07:44
學習走出憂鬱(三):重新認識自己
- Jul 16 Wed 2014 15:54
學習走出憂鬱(二):錯誤的認知
- Jul 14 Mon 2014 16:03
學習走出憂鬱(一):症狀和因素
- Jul 12 Sat 2014 23:28
學習面對哀傷
by Kent
在印度生活將近七年,陪伴了七個家庭面對喪失親人之痛、N 次陪伴當地人進出醫院和診所、陪伴三對夫妻去醫院生產。每一次的陪伴,都會讓我想起去世的爸爸,心裡攪動一絲悲傷。
- Jul 12 Sat 2014 12:16
學習勝過嫉妒的心態
by Kent
過去七年,有同事的上司、親戚、朋友前來探望,陪孩子玩,跟我們談心,讓我們覺得很溫馨,深深感受到一句話:「有朋友至遠方來,不意樂乎」。他們甚至帶了一些家鄉的食物和小禮物,甚至請我們去當地好的餐廳吃飯,讓我們可以解鄉愁。雖然跟他們不熟悉,他們卻待我們如同自己的朋友、家人。
- Jul 08 Tue 2014 16:43
學習擺脫倦怠感(一):主要成因
by Kent
六月初起,我察覺自己在工作方面,發現自己失去了熱忱。一向敏感別人的需要和關懷別人,我現在卻變得對人冷淡和漠不關心。為了保護自己,我逐漸減少與人建立緊密關係。我開始忽視當地需要我幫忙的人,不理睬他們的要求。在心情方面,我覺得莫名的憂鬱、挫折、煩惱、不被了解、絕望、失望、洩氣、無力、焦慮。所以,常常一點小事就會讓我有很大的情緒。在身體方面,我經常感到疲倦、背痛、失眠。每天早上完全提不勁起床。上網讀一些文章,才知道自己得了「倦怠症」。
網路上看到一些文章,提到「倦怠症」主要成因有:
- Jul 07 Mon 2014 13:17
跨文化社服人員須知
最近在網路上找到一些針對「跨文化社服人員須知」的資源,針對各類掙扎的心情,提供許多具體的解說和建議,藉此機會跟在海外從事社服的你分享:
中文翻譯是由 The Center for Counseling & Growth 所提供。
- Aug 31 Sat 2013 12:51
學習面對團隊內部衝突
by Kent
每個月團隊經歷許多危機和挑戰,有如電視劇一般,時常有突發事件發生。除了要適應新領袖的帶領,加強隊友之間的關係,也需要調整未來事工的發展。過程難免會帶給團隊一些張力、衝突或誤解。但神透過藉著各樣的方法,對大家的心說話。所以,團隊面對的危機和挑戰,在神的手中都化為轉機。真的能夠體會到「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
- Aug 31 Fri 2012 12:28
學習看重關係、放慢腳步、跳脫文化框框
by Kent
過去一年,身為北印團隊的隊長,感覺好像上了一系列的領袖密集訓練班。其中一門功課就是看重彼此的關係,在難題和逆境中一起尋找出路。以往在其他團隊,每當面對困難的時候,我最常犯的錯誤就是放棄溝通,推卸責任,然後選擇離開。為了自己的夢想,所以選擇放棄關係。神學院畢業後,短短六年間就換了三個不同的地方工作。但每個團隊難免會有它的不完美。
- Apr 30 Mon 2012 13:21
學習察覺自己的感受
by Kent
Kent前陣子透過一事件,除了身體有失眠的症狀,心情也像洩了氣的皮球一般,覺得很沮喪。後來他發現生命根源的問題是低落的自我形象,其現象之一就是隱藏和遠離負面情感,壓抑情緒,不想面對現實。
- Feb 13 Sat 2010 13:18
學習做一位「促進改變」的人
by Kent
在喜樂城除了開車快,什麼都很緩慢。5個半小時就可以抵達的車程可延至20小時。半小時就可以辦好的手續可延至一個多月。一分鐘麥當勞的點餐速度可延至數分鐘,上餐的速度更是不用說。很期待自己能夠快一點影響更多周圍的人,但實際上卻不是如此。所以,最近我總是提不起勁來,心覺得悶悶的,身體也覺得好累。
- Sep 16 Wed 2009 07:12
學習培養健康的性格
- Jun 06 Sat 2009 10:47
學習不求回報的付出
by Kent
過去幾年不好的服事經歷,覺得自己「付出」很多,得到的卻很少,甚至還得飽受批評、論斷、埋怨、嫌棄。我的「付出」漸漸期待「回報」,就像在水邊打水飄,丟石頭出去,希望它會在水面上拍打多下,讓水面盪起一陣又一陣的漣漪,讓自己有些小小的滿足感。有時候「付出」久了,少了「回報」,難免對「付出」有點厭倦。
- Mar 12 Thu 2009 00:58
學習接納彼此之間的不同
- Sep 03 Wed 2008 04:33
Learning to Overcome Misunderstanding
by Kent
Yesterday we had a team meeting. The purpose was to share about our feelings and to resolve the tension between Mickey and us. It was a great experience for Caroline and me because we genuinely shared about our feelings through the incident. We have never shared that openly with anyone in the past. We choose to open our hearts because we cherish this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