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4-07-07 10.03.48 am  

by Kent

 

過去一年,身為北印團隊的隊長,感覺好像上了一系列的領袖密集訓練班。其中一門功課就是看重彼此的關係,在難題和逆境中一起尋找出路。以往在其他團隊,每當面對困難的時候,我最常犯的錯誤就是放棄溝通,推卸責任,然後選擇離開。為了自己的夢想,所以選擇放棄關係。神學院畢業後,短短六年間就換了三個不同的地方工作。但每個團隊難免會有它的不完美。

 

過去一年,我與隊友一起學習看重關係。有時難免會有負面的感受。但是,如果我們無法解決衝突,接納彼此的差異,那我們與其他人有什麼不同呢?如果依然能彼此相愛,同心尋找解決方案,就可以成為好的榜樣,活出好的見證。非洲一句諺語說,「若要走得快,獨自前行;若要走得遠,結伴同行!」好感恩,透過隊友和大家的支持,今年是我第七年委身在同一個團隊,生命有突破,耶!

 

2014-07-07 10.03.28 am

 

給予彼此時間成長是另一門功課。在台灣生活12年,美國22年,我已習慣高效率與快速度,如:微波爐、快餐、短訊、電郵、 電腦、無線上網、開車、捷運、超級市場、大賣場等。為了達到目標,我追求效率。但是帶領一個團隊,發現很多時候卻不能如此。一個隊友的成長,需要被同理、看好、鼓勵和陪伴。一個雙贏的方法,需要多方面的傾聽、理解和溝通。一個團隊的默契,需要時間一起玩耍、談心和工作。我需要學習從容不迫,給予彼此時間成長。在完成一件事情的過程中,許多是值得我停下腳步觀察與留心學習的。

 

2014-07-07 10.04.09 am

 

 

此外,我也在學習更多融入印度的文化。在北印生活了五年,以為自己夠瞭解當地的習俗和文化。但經過幾次與本地隊友之間的誤會,才發現我這個美國華僑還有許多需要適應。例如,印度人溝通時,同性之間的距離、觸摸、目光接觸,遠比美國人近得多、頻繁多。與你見面、談話、離別時,喜歡擁抱、碰碰你、牽手,表示親熱和友好。此外,印度人溝通方式和內容,遠比美國人含蓄和間接。若直接、明確的指出對方的過失,以為對方接受或明白,但事後才知道不是如此。衣著方面,印度人講究合適、得體、乾淨,但是美國人喜歡悠閒、舒適、輕鬆的穿著。諸如此類的文化差異,我還在學習入境隨俗。

 

好感恩,雖然過程不算容易,但是發現自己有好多的成長和突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cd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