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by Kent
六月初起,我察覺自己在工作方面,發現自己失去了熱忱。一向敏感別人的需要和關懷別人,我現在卻變得對人冷淡和漠不關心。為了保護自己,我逐漸減少與人建立緊密關係。我開始忽視當地需要我幫忙的人,不理睬他們的要求。在心情方面,我覺得莫名的憂鬱、挫折、煩惱、不被了解、絕望、失望、洩氣、無力、焦慮。所以,常常一點小事就會讓我有很大的情緒。在身體方面,我經常感到疲倦、背痛、失眠。每天早上完全提不勁起床。上網讀一些文章,才知道自己得了「倦怠症」。
網路上看到一些文章,提到「倦怠症」主要成因有:
工作引起的倦怠
- 工作缺乏自主性:無法掌握和主導工作,工作努不努力都沒有意義。
- 在組織中被折磨:公司不去檢討又不承認的錯失引咎,反而逃避責任,輕易地推說是員工個人問題。
- 價值觀的衝突:個人不認同工作內容、主管想法或企業文化。
- 工作負荷過量:工時長、難度高,無法勝任。
- 職場支持薄弱:與主管或同事不和、公司制度不利員工、硬體設備不更新,導致工作不順等等。
- 滯留的問題:工作和能力不配合的嚴重後果。員工努力去適應,委曲求全,在次理想的工作狀態,如:受包庇、舒適地、低效率、得過且過、降低標準的工作方式,延續公司的專案。
生活方式引起的倦怠
- 工作狂:沒有時間休息和社交
- 太多責任在身:不會說「不」、不願意授權給別人
- 沒有照顧自己:吃不好、睡不飽、缺乏運動
- 缺乏支援關係:遇到困難,沒有人可以傾訴、分憂
性格引起的倦怠
- 追求盡善盡美
- 自我形象低落
- 一直力求成功
我發現自己有幾個以上的倦怠原因。
我嘗試變自己,讓自己的身心保持最佳狀態,學習克服「倦怠感」:
- 先休個假充電:休息是為了走更長的路,我跟公司請假三個星期,讓身心靈恢復,也可藉此機會思考然後再重新出發。
- 與上司、家人、朋友懇談:把我心理的癥結點說出,不悶在心中。有經驗的上司、關心我的同事,給我一些懇切的建議或幫助。
- 對自己好一些:我享受老婆主的美食、看看好電影、去逛逛街購物等,儘量改變沈悶的情緒。
- 去學習新的事物轉移興趣:我學一些新知識或技藝,例如:從 Podcast 訂閱爵士音樂、從 Youtube 學習爵士吉他的和弦、學習攝影、聽 Joel Osteen 激勵人心的短講、花時間陪小孩讀故事書、整理這幾年在印度的照片、寫日記等,讓人生有新的寄託,會改變眼前困境。
- 參加公益活動:把剩餘的精力把個人能力所及,貢獻給比我還需要幫忙的人,例如:去非營利機構教小朋友學英文歌、跟他們一起游泳、幫隊友的孩子課後輔導。
- 寫日記:寫下自己的心情,回顧和整理以前寫的部落格文章。
我很想快一點擺脫「倦怠感」,但實際上,我每天還是在與「倦怠感」抗戰。相信有一天我會好起來!
你有什麼方法讓自己克服「倦怠感」呢?請留言跟大家分享喔!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