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來香港已經八個月,有多次參與各區的福音遍傳,有許多難忘的經驗和學習:

我最欣賞的福音遍傳背後的精神:去。透過各區教會的連結,舉辦嘉年華會、密集社區探訪,讓該社區的居民因著教會的行動而有機會接觸福音。初期教會就是個突破四面圍牆的教會。除了在猶太地及撒瑪利亞向猶太人作見證 (徒6:1–9:31),也擴展向外邦人宣教 (徒9:32–11:18)。教會不是被動等人「來」的結構,而是主動出擊「去」的結構,出去到未信的人群中去接觸非基督徒



我也欣賞福音遍傳背後的態度:投資生命。福音遍傳的策略包括:(1)預備佈道;(2)進行佈道;(3)佈道果子跟進;(4)將果子置入地方教會。最重要的是最後兩個步驟。教會是否有能力承接跟進和栽培佈道的果子?若沒有,初信者不但會失去興趣,甚至以後不再對福音感興趣,反而會批評福音:「我曾試過,但沒有效用」。教會不應花時間投資在活動(往來教會並參與教會活動),而是投資時間在他人的生命,因為福音在於影響人的生命。



福音遍傳挑戰我的教會觀:一群得蒙呼召的人。當基督教成為羅馬帝國國教之前,每一個人都可以被神使用,人人皆祭司,每一個人都很尊貴。但是教皇帶出一種「神聖」的觀念,信徒被稱為「平信徒」,而牧師被稱為「神職人員」。所以,傳福音偏向於神職人員的責任。但是,教會不應是一浪接一浪的「節目」、一所「俱樂部」、一個「建築物」,而是一群得蒙呼召的人。參與者受激勵突破自己的舒適區,進入社區中,以神的愛回應該社區的需要,去接觸並祝福未曾聽過福音的群體,讓他們認識神的真理和經歷神的愛。



透過福音遍傳我最深刻的學習是:關係佈道。參與者學習用心聆聽對方的需要,隨著聖靈的引導,抓住機會建立關係,隨時有傳福音的意識,隨時隨地,潛移默化,以活生生的見證影響人。參與者學習看中內心的需要,而不是在活動程序之上。參與者也學習以僕人的樣式,發揮恩賜服事他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cd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