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4-07-08 12.42.58 pm

by Kent

 

三月份有難得機會去南印度。我與美國 Global Dispiples 的幾位顧問去評估幾個小本生意計劃案。

其中一位顧問送給我一本書,Helping Hurts: How to Alleviate Poverty without Hurting the Poor and Yourself「譯意:扶貧時如何不傷人害己」。目前還沒有中文翻譯,藉此機會節錄書本的內容與你分享。

為什麼耶穌來到世上?

 

神頒發許多命令給摩西,吩咐以色列百姓要關顧貧窮人。

安息日擔保奴隸和寄居一天的休息 (出23:10-12)

安息年債務得豁免,窮乏得幫補,奴隸得自由 (利15:1-8)

安息年奴隸得自由,產業各歸本家 (利25:8-55)

貧窮者需要被尊重和幫補 (利25:35-38; 申14:28-29; 利19:9-10)

神最終的目的就是「在神的百姓中剷除貧窮」。

你若留意聽從耶和華─你神的話,謹守遵行我今日所吩咐你這一切的命令,就必在你們中間沒有窮人了(申15:4)。

在舊約時代,神的選民,以色列百姓,應當預表基督的來臨。但他們卻沒有關顧貧窮的和被壓制的。以色列百姓似乎看重宗教的禮儀和外表,忽略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 ( 6:8)

學習行善,尋求公平,解救受欺壓的;給孤兒伸冤,為寡婦辨屈 (賽1:17)。

鬆開凶惡的繩,解下軛上的索,使被欺壓的得自由,折斷一切的軛... 把你的餅分給飢餓的人,將飄流的窮人接到你家中,見赤身的給他衣服遮體,顧恤自己的骨肉而不掩藏...向飢餓的人發憐憫,使困苦的人得滿足(賽58:6-7, 10)。

但是,在新約時代,貧窮人是初代教會所關切的 (太25:31-46; 徒6:1-7; 加2:1-10; 6:10; 雅1:27)。

主為我們捨命,我們從此就知道何為愛;我們也當為弟兄捨命。凡有世上財物的,看見弟兄窮乏,卻塞住憐恤的心,愛神的心怎能存在他裡面呢﹖小子們哪,我們相愛,不要只在言語和舌頭上,總要在行為和誠實上 (約壹3:16-18)

耶穌為我們的罪受死,也藉著他叫萬有都與自己和好了。

藉著他在十字架上所流的血成就了和平,便藉著他叫萬有─無論是地上的、天上的─都與自己和好了 (西1:20)。

耶穌透過「話語」和「行為」傳講天國的好消息給貧窮人。

神藉著拿撒勒人耶穌在你們中間施行異能、奇事、神蹟,將他證明出來,這是你們自己知道的(徒2:22)。

 

誰是貧窮人?

 

西方世界的「貧窮人」多數會強調物質的缺乏,但第三世界的「貧窮人」多數會強調羞恥,劣勢,無力,羞辱,害怕,絕望,憂鬱,孤立,無發言權等。

 

2014-07-08 12.52.52 pm  

 

誰是真正的「貧窮人」?因為人的罪性,每一個人與神,與自己,與他人和與環境都有破碎的關係。所以,每一個人都是「貧窮人」。對大多數的「貧窮人」,破碎關係的結果帶來物質上的貧窮。

 

所以,「扶貧」最終目的是幫助人與神,與自己,與他人和與環境有正確的關係,透過「工作」自給自足,藉而得以榮耀神。

 

我們原是他的工作,在基督耶穌裡造成的,為要叫我們行善,就是神所預備叫我們行的(弗2:10)。

 

「扶貧」需要避免什麼的態度?

 

「扶貧」需要對「貧窮」有正確的定義,那就是:每一個人都是「貧窮人」,因為人的罪性,所以與神,與自己,與他人和與環境都有破碎的關係。

 

「扶貧」也需要避免「彌賽亞情節」,那就是想要在這一生成就有意義的事情,拯救貧窮人的靈魂,無意識的將貧窮人貶低為一個完成自我夢想的對象。

 

「扶貧」也需要避免「扶貧」的過程帶給貧窮人負面的感受,如:羞恥,劣勢,無力,羞辱,害怕,絕望,憂鬱,孤立,無發言權等。

 

  貧窮的定義     +  彌賽亞情節   +  負面的感受   =  對物質不貧窮/物質貧窮者的傷害

物質不貧窮的人    物質貧窮的人    

 

當我們看見自己和對方都有破碎的關係,擁抱十字架的信息,每一天對自己說:我不好,你也不好,但耶穌可以幫助我們更好。透過我們的「話語」和「行為」,也透過聆聽,發掘神賜給對方的恩賜和才幹,我們便能幫助他們找回尊嚴,也能夠幫助自己避免驕傲。

 

「扶貧計畫」有何不同的階段?

 

扶貧計畫在不同的階段,應有不同的策略。

 

「救濟階段」提供即時,暫時,不頻繁的援助,來減低大自然或人為的危機。重點是給與「貧窮人」。

 

「康復階段」幫助人和社區重建生活。重點是「與」貧窮人一起工作。

 

「發展階段」幫助人與神,與自己,與他人和與環境有正確的關係,透過工作自給自足,藉而得以榮耀神。重點是不是「為」貧窮人工作,而是「與」貧窮人一起工作。

 

多數扶貧計畫,用「救濟階段」的方式,來協助「康復階段」和「發展階段」的貧窮人。

 

但神不斷在「工作」,祂也命定人透過「工作」來敬拜祂。扶貧的策略若使用的不恰當,會讓受益人受到更多傷害,不願意「工作」。這樣,反而限制他與神,與自己,與他人和與環境有正確的關係,無法透過「工作」自給自足,無法榮耀神。

 

 

透過這本書,我察覺團隊在扶貧的過程,比較停留在「救濟階段」。未來如何從「康復階段」,進入到「發展階段」呢?

 

在海外從事社服的你,目前是在哪個階段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cd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